蔡文姬初嫁芮城蔡村之探讨

2022-04-25-10:18[来源:德孝网][作者:超级管理员][浏览量:10132]

蔡文姬初嫁芮城蔡村之探讨

 曹小军

       文史研究成果,来与探索与发现。 稽考芮城县永乐镇蔡村村里遗存有古汉.南北朝时期的一通石碑铭刻……曾祖琰,名利简素……流居魏邑,寓家河北……阐胄昭姬,远祖归汉……”内容是说,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著名才女蔡文姬曾经寓居河北安邑。参考历史文化背景,“河北”实指当今芮城。按千年西魏陈碑之厥词,就是指的现今芮城县蔡村,因为蔡村遗存有前年古庙蔡侯祠一座。

查公元前211年,秦始皇帝庚寅三十六年,魏城皆为河东郡治安邑,前205年始置河北县。十六国时,河北县改为安戎县,治于东张村。到北周明帝二年(558),先改河北安戎,又名安邑县,后为芮城县。蔡村现今藏有《蔡氏造太上老君像》石碣一通,系公元548年创建,硕大玉质,堪称北碑之首。千年石头会说话,蔡村渊源有古刹。现今收藏的蔡庙大古碑就是一脉历史文化记载,不朽的沿袭,可来作为见证汉末著名人物蔡文姬曾是蔡村人的历史文献;所以,千年蔡村荣幸领略到蔡氏文化是一脉相承有理有据,有古石见证;自然也是汉蔡邕文化研究植根之地。

蔡文姬,(177——239),名琰,原字昭姬,晋时避司马昭讳,字号文姬,东汉末年陈留圉人,今河南开封杞县;大文学家、书法家蔡邕的女儿,是中国汉代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诗词家,还精于天文数理;也既博学能文,又善弹唱诗赋,更兼长辨才与音律。代表作有《胡笳十八拍》、《悲愤诗》等。

    蔡琰16岁时初嫁河北世族优秀学子卫仲道,在此河北,实指蔡村。蔡村正名是建立蔡庙以后;之前,且是一寨。寨居芮城黄河北岸,源远流长。因为先古人类要生存、要生命,首先选择得寄身大河岸畔贴近水源,所以称黄河是母亲河,符合人类栖居生活的基本条件和环境。首先是临河有水,汲饮简单方便;二是住所需要孔穴才能安居,则能就地紧靠岸崖借势掘洞而成;三是随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,生活生产需要涉外互通,依河借流航运交易,上下求索很是方便。所以,蔡村宜居两阳胜地,即使是大自然的恩赐,是原生态的造化,得天独厚,钟灵毓秀。还不及说到沿河的阡陌迂回,更是人类来回交往的古栈通道、东西大官路和黄河古渡之埠头。

    随着黄河文化的传承进步与不断发展,西汉时期的此地有望门卫府出现优秀学子卫仲道现象并不奇怪,至今,蔡村南地此处仍然遗留有千年传承一耕地名曰“卫畦”,意思属于卫姓人家的地盘。卫仲道顺河向东流达于魏都洛阳求学,到成婚成事成家,东汉大文学家、大书法家蔡邕颇受看重,在魏都洛阳为其千金选中优秀学子卫仲道,促其结为百年,更是金枝玉叶、天偶佳成。考《蔡文姬生平》有记,蔡琰初嫁河东安邑,运城市高级语文教师 李西民专题安邑镇查案,并无记述;运城市地方志办编审景惠西主任就是安邑人,他说:“我们安邑并未传说”。西汉上下六百年间,我们此地就被称作河北、河东,我们就是安邑辖属或安戎管区而已。


蔡村古有蔡家庙

    蔡村固有的蔡侯祠,也称老子祠或古蔡庙等,当年参与见证的邻村郑聚正、闫兴旺乡贤证明,古蔡庙于1955年间,才是他们一拨人经手拆废的,装载了资产共五胶轮车,卖给了东南邻村南礼教供销社基建工程。民间传说,蔡庙始建东晋元帝年,即公元317——322年,同于汉前赵刘曜光初之年;见清末民初著名诗词家王馨亭《览老子祠碣怀古(1876年)》:“粤稽蔡庙光初建,时在东晋元帝年……”当年是本地望族蔡姓人氏为了纪念蔡祖相传而建。蔡文姬,177-239,16岁时(公元193年)初嫁此地的卫仲道,才子配佳人,恩爱情篤;尽管婚后时长不足两年,丈夫因患咯血而死,但是,蔡文姬与卫仲道毕竟是钟情初恋,更是高才鸳鸯配,千里联姻心上人。

     一百二十七年后,即刘曜光初五年前夕,蔡邕的七世孙辈蔡洪,功名山西晋南冠军将军关内侯平阳太守、豫州刺史太尉公,更值蔡氏宗族光辉日月之旺期。得意此地蔡裔鼎盛族兴宗隆,经考知悉,其曾祖蔡琰,曾经流居魏邑此地,后人为了纪念先贤蔡琰,但是,鉴于自古传统民俗规则,女人名字不能登碑;所以,在此要先借创修圣人老子祠,然后旗下再设蔡侯庙,以祈弘扬蔡氏光耀先祖、日月绵亘,彰显宗族德望,褒扬前贤品尚。

    星转斗移,又是一个二百二十六年后,即西魏大统十四年四月,公元548年。蔡洪的六世孙蔡晃被封为河北县(芮城)县令,与族人华山郡中正蔡金等,因其上祖著名才女蔡琰移家河北,即于此先已建庙立祠;为壮蔡宗恢宏,张扬昭姬之芳,也要在此不惜重金,修葺扩建规模,庙前树碑立传,以尊奉老君恭祈福,来扬善蔡族之天下。铭石挺坚诏天下,不语自通播春秋;碑碣言之凿凿在,遗存一千七百年。

考民国版的《永济县志》、《芮城县志》,录有清末时期著名诗人南张村王馨亭先生有关拜谒蔡庙诗文;“伯喈汉逸才,碑写五经,弹琴一曲……”考蔡村牌楼巷明清时期的西稍门砖联称;“芮伯质周,一带闲田开礼让;蔡侯侍汉,千年古庙焕乡名”。南蔡村明清民国时期的西稍门砖雕是;“晴光远逸仙人掌;瑞气高瞻老子祠(蔡庙)”等,都曾记有紧扣着蔡庙文化之语赞。追溯蔡庙门前,原来明清民国时期,曾经还有一通石碣与南北朝古碑并列,系明代天启壬戌(公元1622年)重修蔡庙中立石纪念。其碑额《重修蔡侯庙记》,举人任裕统撰的碑文中指出:“蔡公,为汉经术名儒,村以蔡名,盖地因人重其庙。”所以,蔡村蔡侯庙是供奉蔡琰的父亲蔡邕而建立,若想深入了解缘由,可查《重修蔡侯庙记》见详述。


相传蔡氏老故事

蔡村民国时期的著名乡绅、曾任职山西省文史馆研究员,在1909年间曾行文指出;“我村称名蔡村,实因自汉代蔡中郎之族,曾因先期移居此地,又因后继蔡氏宦家者子孙繁衍而得名”。此大学者其名李甸春,或树芳。李老终生书法上习好飞白字体,并且以著《飞白书论集》由上海商务出版社出版而著称。考其嗜习飞白书的原因,查行文“中郎为飞白鼻祖……”意思是:“中郎”,指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书法飞白体的创造者。蔡村,曾因汉蔡文姬是蔡村人而荣兴,所以,我特喜欢学习飞白字。

家严曹心甫,清朝宣统元年人,生前曾经有过口授,说记事民国初年,每年正月二十三,蔡庙传统祭礼节;追随村人要去蔡庙供奉神祖,参拜祭祀仪式。蔡庙献殿内正北墙壁端上悬有蔡祖历代神明图挂,挂前,放置有气派壮观的蔡宗神龛,都在高15、宽1米余,端庄神圣、威严肃穆,令人起敬。细察神挂神龛,品相上明显看得出是陈年古董,年代久远,听有人说是隋朝神件。观看图挂内容是自上而下,按照辈序神宗头像和神主人物画像列阵的世袭图。长条形香案上的神龛却是提供搁置始祖神宗牌位的木阁造型,工艺精细雕刻而成;下面底座,上面置龛,左右敞开式龛门儿。门框上图案美丽,祥云飞绕;门楣上图案是连环富贵龙凤呈祥。牌位上面墨写着“蔡氏祖宗之神主”等字迹。

访曹统四老先生,1932年生,一位农民中的文化人。他说,我老爷曹志俊生前曾是蔡村社戏音乐中的操琴师,幼年记事起,很高兴欣赏爷爷拉胡琴,聆听爷爷谝古景。老生常谈,话题总肯是蔡村先祖才女蔡文姬妙于音律的传承故事。诠释汉朝蔡文姬,六岁时就喜欢听她父亲弹琴,时日一长,她便能隔着墙就会听出父亲弹断的是第一根琴弦时,父亲蔡邕很是吃惊,便又故意地将第四根琴弦拨断后,小文姬居然又一次通过耳听来准确判定,指出是那根断了弦。才女妙于音律的故事,蔡村千年传承不辍。

退休老教师李武考,喜好文史探究,对蔡文姬曾是蔡村人课题很有兴趣。蔡氏造像碑记中之所以没有注重强调彰显蔡琰,因为中华文化传承千年中,是重男轻女的封建糟粕在作梗,自古女子不许出头人前指名道姓、不许显华记叙上志、不起字号彰明登碑;所以,蔡庙供奉的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的神明,并且考证古碑文记中已经曾有显现。东西汉文化,迄今两千年之久,今天咱们做到对碑文完全理解诠释定义,是不可能的。再想像着在汉朝时期,要使得到内地之间的相互往来,根本谈不上航空直达,提不到铁路运输,也无从公路交通;即使发生急需沟通交流,也只能赖以大河漕运而水行上下。古代的洛阳与长安之间,以及沿河两岸百姓的涉外活动,凭借河流水路来往联谊,确是唯一途径,因为别无他路,当年此地望门世族的卫仲道能求读魏都洛阳,且已功成名就,俊朗学子婚配才女蔡琰,也结伴省亲返乡,天然的水路环境,方便的生态条件,助缘卫仲道与蔡文姬结发百年,则情理顺成而已。

曹秉钧先生原是古典语文和古代历史老师,话题蔡琰曾嫁蔡村时,他便眉飞色舞、诗情画意、滔滔不绝。

蔡琰在19316岁时嫁到此地,夫亡后又返回娘家。汉末大乱,为董卓部将所掳,归南匈奴左贤王,寓居匈奴十二年。曹操念其蔡邕无后,便以金璧赎归,再嫁董祀,后来生男育女已到中年。居安思苦,非常感念河北安邑卫氏郎夫,母子一行便又重返此地。文姬归汉,如至如回,驻足河畔,百感交集,情不自禁,赋词十有四拍;“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,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。睡中执手兮一喜一悲,觉后痛吾兮心无歇时。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,河水东流兮苦心自思”。胡笳第十四拍辞赋,表达了蔡文姬重返此地的悲愤与惆怅,思念与眷恋。

河北安戎省亲,追梦悲壮一程,勾起了蔡琰的河北纠结,旧景重现,一往情深,为了报答与前夫卫仲道的一场恩爱,决定留下一子,托其常居此地,以继蔡氏懿  范常昭,以圆卫公初衷情长,以答才女孤苦清高。所以,此地开始住有蔡姓人家,子孙繁衍,瓜瓞千秋。直至今天 ,蔡村村北硕大第一沟沿袭名称,仍然千载一 ——“蔡家沟、蔡家坡”。蔡村,传承文化历史悠久,民间文学故事厚重;大河波涛声做证,沟坡黄土载旧情。

考大明正德三年创修蔡村观音堂碑记,布施募资名单中,仍出现有多多卫氏、蔡氏等宗族字号。

考蔡村的几通清代中叶时期遗存碑记,仍然续有蔡姓字样。据传,直到光绪初年发生荒旱,瘟疫狼鼠灾伤,饥民聊生多死;村里沿承千年的望门世族蔡户,却人丁严重骤减,由衰败到没落;牌楼大巷仅住有独家蔡族,其院居曹户祠堂西邻的空荡老宅。只身的寡妪 ,村人称呼叫她蔡婆婆,念及祖上还留有数亩田地缺人劳作,便收留了游离飘零的苦工周项群青年,与其结认祖孙,一起搭伙拼家度日。几年后,勤劳的周项群娶妻生了儿子周建军,这样,子子孙孙,后继丁盛;蔡婆母年高寿老白年过,则乏辈缺嗣,因而,日月轮转,世传的蔡府第,变通成周家院;由此往后,蔡村的蔡户再也不续,直到如今。

清末民初,著名乡绅李堃山先生,字鼎新,榜花举人,商科;曾经先后充任过山西省商校教员、永和县县长;在他告老还乡的头年春节中,感恩故里,亲为蔡村的形象标志木牌楼明柱上张灯结彩、披红挂联,题款楹书;“蔡侯侍汉芳名咏,文姬故里荡春风"

1942年间,日本兵已经驻扎稳定,牌楼巷两旁墙壁上涂写了亲日内容的宣传标语时,弦歌楼西周家对门、路南的硕大场门扇上,白灰水刷写有二尺见方的三个白颜色醒目大字——“蔡邕村”。东稍门口,李氏后二分祠堂门面左右舖板上,有用黑颜色刷写的大楷“汉蔡邕”,示意沿路大官道村寨的村名标志。

生于斯长于斯的曹银苗老妇人,1924年人,晚年回忆说在鬼子还没来到以前的民国年间,村里的元宵节社火很隆重;她本人常肯参加串街的旱船表演,其中道具彩船的标明为“文姬号”。

有李化明,李一波等一拨耄耋村翁者,通过一番钩沉记忆,拼凑出了他们曾在幼年蒙读时期,书坊先生曾经口授过的一溜儿歌;“汉时蔡昭姬,博学多才女;隔墙闻琴断,精辨通音律。胡笳十八拍,骚客悲愤集,忧以天下欺,乐为天下黎……..”曾记否,先辈蔡村人,几乎都能顺口溜出有关蔡祖文化内容的诗句或故事来。

才华横溢忧伤女

她,袅袅婷婷地走来,踩着月光,带着丝丝仙气,在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来,像菊花,在秋声里热烈、浪漫而又有些忧郁。

  这个明媚皓齿的女子就是东汉末年曾经初嫁蔡村的蔡琰、即蔡文姬。

  蔡文姬的父亲是博学多才的东汉大文学家蔡邕(yong)。许是得了父亲的遗传,小小年纪的她便显示出了非凡的天赋。大约九岁时,隔壁父亲夜间弹琴,一根琴弦突然断了,蔡文姬说:“父亲,第二根弦断了。”蔡邕以为这不过是小孩子偶然说中罢了,为了看看这个小丫头水平到底高不高,他又故意弄断一根弦,蔡文姬准确地说是第四根。蔡邕大惊,确信这个女儿真的有过人音准天赋。

的确,蔡文姬出类拔萃,擅文学会词赋、通音律乐弹琴、喜书法善挥毫,妙韵唱有才辩,好学多才;也博闻强记,以前,家中曾经藏有古籍四千余卷,战乱过后遗留极少。蔡琰答应曹操,拿来纸墨凭借记忆,竟然能够默写出其中古文四百余篇。

但是,爱情婚姻上却不尽人意。16岁时,蔡文姬嫁给了客居洛阳修业的河东岸邑世家卫仲道。一个是大家闺秀温婉美少女,一个是世族多才翩翩美公子,这是多么幸福的结合。但偏偏上天妒忌,两年后,卫仲道突发恶疾不幸病亡。惋惜两年轻夫妻并无子嗣,无奈,蔡文姬辞别卫府回了河南娘家。屋漏偏逢连阴雨,蔡文姬还没从丧夫的悲痛中缓过来,灾难接踵而至。董卓被诛杀后,蔡邕也被司徒王允投进监狱,不久死于狱中。家严殁,天塌了下来,蔡文姬肠断心痛,欲哭无泪。

  灾难远没结束。东汉末年,战争把蔡文姬裹挟到匈奴,被迫嫁给了大草原上不懂汉家礼仪、没什么文化修养、只知马背上搭弓射箭的南匈奴左贤王。那一年蔡文姬约23岁,正是胭脂上妆的美好年华。

  大漠飞沙,蔡文姬看到的不是美景,她的眼里只有无尽的忧伤。草原很美很辽阔,但她对这些并不喜欢。她怀念故园的竹简书籍、琴韵悠扬、墨香四溢……但这一切显得那么遥远。长笛幽咽,弦声悲切!

  无限苍穹下,她只是一个小逗点,那么渺小,那么脆弱,那么无助。也许她在内心有过无数次呼喊:我想归去,我想归去,但没有回音。蔡文姬是坚强的。她像大草原上一棵既卑微又渺小但又充满生命力的秋菊,沐浴着风沙,在秋风瑟瑟里倔强地生长着、盛放着。

  在草原上渡过了漫长的12年,蔡文姬生了两个孩子,她的生活虽枯燥但有了新的生命,她微笑了。但是夜晚,当草原上明月高悬,她遥望天空,又常想起故园。故园是她生生世世的眷恋,那里才是她安放灵魂的地方啊!

  机会终于等来了。建安11年(207年),丞相曹操听说了蔡文姬的不幸遭遇,派遣使者携带重金到匈奴赎回了蔡文姬,史称文姬归汉。这一年,蔡文姬35岁。

  回归故土,令蔡文姬欣喜,她却不能带两个孩子一起回来。母子别离,她又如此心伤!胡笳声乱,蔡文姬内心充满了哀怨、惆怅,念想初婚卫公,于是拿起笔,写下了令人叹息欲绝的《胡笳十八拍》:

  “我生之初尚无为,我生之后汉祚衰。天不仁兮降乱离,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。干戈日寻兮道路危,民卒流亡兮共哀悲。烟尘蔽野兮胡虏盛,至意乖兮节义亏。对殊俗兮非我宜,遭污辱兮当告谁。笳一会兮琴一拍,心愤怨兮无人知。”这第一拍便字字血泪,让人肝肠寸断。

  “戎羯逼我兮为室家,将我远行兮向天涯。”“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,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。”“雁高飞兮邈难寻,空断肠兮思愔愔。”“身归国兮儿莫之随,心悬悬兮长如饥。”字字句句,饱含了她对故土中原与河东岸邑的思念,和她别子思子的无限悲痛。胡笳声悲,哀响缠绵!

  从此,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一首千古绝唱!它是蔡文姬用一生的悲怆抒写的灵魂之曲!是一个女子在历经苦难之后淬炼出的一颗光华夺目的宝石!诗歌情感充沛,哀婉动人,流淌着诗人浓浓的感情,饱含着诗人热烈的家国情怀,还有对和平生活的无限渴望。明朝人陆时雍在《诗镜总论》中说:“东京风格颓下,蔡文姬才气英英。读《胡笳吟》,可令惊蓬坐振,沙砾自飞,真是激烈人怀抱。”

  《胡笳十八拍》的文学价值自不必说,还富有珍贵的历史价值,让我们能透过烟尘看到那个时代的背影。

  读蔡文姬一生婚姻坎坷的凄凉故事,会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忧伤,她本是自然天成、不经雕琢就可以美丽无比的玉璧,却偏偏被历史扔到火中灼烧,一个活泼泼的美少女,硬是被熊熊火焰燃烧成一个雕像。

  还好,蔡文姬最后又三嫁给了陈留人董祀、一个小小屯田都尉,安稳、幸福地渡过了后半生。

打开古琴曲《胡笳十八拍》听了一遍又一遍,一次一次遥想蔡文姬坐在大漠烟尘中,像一朵微小的菊花,更像一尊经过烈火焚烧的瓷器,浸润着美丽的釉色,内敛、温润,越来越美丽……

蔡文姬墓位于陕西省蓝田县,三里镇乡蔡王庄,村西约100米处,墓前有蔡文姬一尊雕像,属陕西省重点人物保护单位。曹操思贤慕才,付出重金从匈奴赎回。不几年病卒,葬于此地。坟墓很可能是后人根据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一回的情节建造的假墓冢。小说中的此一情节,显然是作者罗贯中文托蔡琰、曹操之名文学虚构而成。1994年蓝田县建立了《蔡文姬纪念馆》,纪念馆门前左右明柱联:“幽怨胡笳千秋成绝唱,地留芳魂万载土含香”。


 

——

西魏大统十四年太上老君造像碑记

夫灵猷(you)玄寂,妙理超于象外;冲宗洪廓(kuo),神通□在 □思。至道二道,物殷□洞,大德不官,兹□沾,故万像含晖以挺荣,众形皎洁以被饰。是以真轨仰玄门而敷训,圣范慕蠡(li)邈(miao以演义,然后长迷□晓,□法津/求。或悟照于灵液。有汉献帝四年,故使持节、镇北大将军、冀州刺史、陈留侯蔡伯皆孙等,启原承胄(zhou)胤(yin/自周姬分地命爵,武王封弟蔡叔汝南君,号曰蔡国,即筑上蔡城,因国字姓也。远祖讳元,傅文所/美,声被州邦,魏武帝宁朔将军,渤海太守。次祖讳谟,识亮渊,出于自然,晋太初元年,征东将军、六州/诸军事、陈留太守、兖yan州刺史、司徒公。次祖讳定,蕴业衡街,器显当时,刘聪麟嘉元年,征东将军、平阳/太守、河北县侯。七世祖讳洪,才佑世须,文继前英,刘曜光初五年,冠军将军、关内侯、平阳太守、豫州刺史、/太尉公。曾祖琰,名利简素,望冠海华。家于因窘,流居魏邑。□□迁初,寓家河北,未几厥齐,□时以□□/填运超轮。即于河阳街侧,置庙修祠。又蔡洪陛世孙,合邑□因庆□于□夏,□□□新,冠冕卒世,知真/无异趣,理无别佥qian□□心,造太上老君像,镌juan)饰并成,镂(lou彩供就。愿先背□亡永升常乐,居游神土。又愿/在生送眷属,与时招祐,恒而和,法界有生,普沾灵液。上追过去,俯寻未来,各□家资,良窳(yu)尽顽,穷形极/,表真像于□□,妙图若一,耀不二于神躯,翔虬qiu)腾跃,景从盛焉。玄绝背后,渊涓蠖濩(huo hu。经云:大巧若拙,/自然成矣。故建太上老君石碑像,以资皇家回施,庙堂碑碣刊记□籍□形积铢(zhu之重,归功太祖,庶/欲追远,顺逆不遂。其词曰:

“恢恢大道,寂寥匪思,湛然靡寻,廓矣虚凝,荣槁(gao若岁,饰生维时,至教□□,□然□□,灵丙融,玄化渐/形,彧(yu)空演义,神范颐指。求或晓途,沉迷启诚,真宗未遐(xia),若乡随声。阐胄(zhou)昭姬,远祖归汉,德高响振,势倾/朝野,咸遵令。教□岁远,万古流训。建德垂风,异境归人。陈留封爵□感以□。镇远扬威,奸回自宾,献/可替否?淑质丕融,弦引贤能,爵号徽崇,历任□誉左司风。建碑庙庭,以显顺终,章德朗仪,永传无穷。”

 大魏大统十四年岁次戊辰四月壬戌朔八日己巳

 

(编辑  雪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