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支胡旋舞 千年丝路音

2014-07-01-22:11[来源:德孝网][作者:管理员][浏览量:1288]

新华网银川7月1日电(记者于瑶)在宁夏博物馆通史展厅第二段“丝路重镇”内,有一对石刻墓门吸引着不少游客驻足。在左右两扇石门上分别雕刻着一位男性舞者,舞者穿着奇异、舞姿奔放,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,穿越千年丝路而来。

    舞者是两名胡人,他们腾跃在画面上的叫“胡旋舞”。据记载,这个原本流行于西域康国的乐舞,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,成为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之一。不过,这一神秘舞蹈,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形象实物,直到这件“胡旋舞石刻墓门”的出现,才证明确有其舞,并成为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好见证之一。

    “羌笛陇头吟,胡舞龟兹曲”。唐朝时期,胡旋舞通过丝路传来的西域旋转性舞种,不仅流行于巷间闾里,人人学跳,进入宫廷后,还深得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喜爱。

    1985年出土于宁夏盐池县苏步井乡一座唐代墓葬中的这一“胡旋舞石刻墓门”,是胡旋舞形象的首次展示。伫立在墓门前,记者看到,画面上舞者高鼻深目,发束带,上身穿紧身袖衫,下身穿贴腿紧裙,脚蹬长筒靴,各踩在一张小圆毯上,双人对舞,舞姿略有不同,但都手举长巾,舞动中熟练挥旋。

    宁夏博物馆馆长李进增说,胡旋舞节拍鲜明,奔腾欢快,多旋转蹬踏,故名胡旋。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《胡旋舞》一诗中写道:“胡旋女,胡旋女,心应弦,手应鼓。弦鼓一声双袖举,回雪飘摇转蓬舞。左旋右转不知疲,千匝万周无已时。”胡旋女转得飞快,观众几乎看不出她的脸和背,这首诗形象、生动地突出了胡旋舞飞转的特点。

    在今天我国西北一些少数民族歌舞中,仍保留着急速旋转的特点,伴奏也多以鼓为主,这些都渗透出唐代胡旋舞的元素。

    跨越千年的乐舞,经丝绸之路留存至今,胡旋舞不仅体现着璀璨夺目的丝路文明,也融化于当今中华艺术的大动脉之中。